红山文化遗址共发现416处

发布时间:2019-08-02 11:01:00   来源:辽宁日报   
  7月31日,记者采访了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大凌河中上游地区红山文化”考古项目负责人熊增珑。记者了解到,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大凌河中上游地区红山文化考古调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共发现红山文化遗址416处,其分布情况已摸清。

  红山文化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大凌河中上游地区是红山文化遗存的核心分布区。经过多年的考古工作,区域内已经发掘了阜新胡头沟墓地、东山嘴遗址、牛河梁遗址、东山岗墓地、田家沟墓地、半拉山墓地。这种较为集中分布的特殊遗存为研究红山文化墓葬埋葬习俗、宗教信仰、社会组织、礼仪制度等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材料。
 
  由于发现和发掘的红山文化遗存以墓葬和特殊性质遗存为主,少见日常生活遗存,与此种特殊行为相关的人群是学界一直关注的问题,却因为缺乏实证资料而成为考古学研究的瓶颈。

  2016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制了《大凌河中上游地区红山文化考古工作计划(2016-2020年)》,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

  2017年开始,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朝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博物馆、建平县博物馆、凌源市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调查队,对上述地区的红山文化遗址进行了全面考古调查,了解红山文化遗存的分布及保存情况,为接下来的保护工作提供依据。在已发现的416处遗迹中,有遗址340处、墓地76处,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此次调查,主要沿大凌河(含部分老哈河流域)及其支流两岸台地进行。调查发现,红山文化遗址多分布在河流两岸的山坡、平缓山梁的梁顶、开阔平坦的山丘顶部;墓地多分布在河流两岸山梁顶部或独立的山丘顶部,少数墓地分布在缓坡处。遗址和墓地多沿河分布,两河交汇区域遗址和墓地较丰富,遗址多选择临近水源、背风向阳、地势开阔平坦的位置。在调查区域南部的大凌河西支、大凌河南支、第二牤牛河和老哈河中游南段地区,红山文化遗址和墓地多相伴分布,墓地多位于山梁、山丘的顶部,遗址多位于离墓地不远的坡地上。在调查区域北部的老哈河中游北段和蹦蹦河地区发现的红山文化遗存中,遗址分布密集,遗址数量远远多于墓地数量,在遗址分布的密集区极少发现有墓地。(王臻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