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芭蕾舞团:带着“花木兰”走世界

发布时间:2019-06-07 13:58:00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5月30日,辽宁芭蕾舞团潜心创作的《花木兰》在山东济南大剧院又火了一把,同时也离他们出国演出的时间越来越近,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如果我们带着《天鹅湖》《胡桃夹子》这样现成的芭蕾作品出国演出,会感觉很轻松很容易,但是不行,我们必须创作优秀的民族舞剧,用原创的中国作品讲述中国故事,带着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去与世界对话,所以才有了《花木兰》。——这是辽宁芭蕾舞团团长曲滋娇的认知、见识和文化自觉。
 
  从《八女投江》到《花木兰》,成功之上自加重担
 
  选择一个耳熟能详,观众认知度高的民族故事,用芭蕾的艺术形式重新演绎和塑造,打造成独一无二的芭蕾精品,这是辽芭的原创剧目生产思路。多年来,《梁祝》《二泉映月》《八女投江》等很多原创民族题材芭蕾舞剧都给了辽芭成功的创作经验。
 
  《花木兰》之前,芭蕾舞剧《八女投江》就选择了一个与常规思路不同的创作切入点,没有从正面去描写“八女”的英雄气概,转而写她们日常生活的真情实感和对国家的大爱情怀。呈现在舞台上的《八女投江》诗情画意,人物塑造有血有肉,观众的反映是沉醉叹息感动赞美。俄罗斯某剧院艺术总监来谈商演项目,他原本想要辽芭的《末代皇帝》,曲滋娇却坚持把现实题材的英雄颂歌《八女投江》推送给他。事实证明,“八女”同样感动了无数的俄罗斯观众,泪水、掌声和伸出的大拇指是给与他们的最好肯定。现在,这台舞剧已经有了近百场的演出记录,接下来的6月还要再赴俄罗斯演出。
 
  《八女投江》国内外演出的成功经验,给了辽芭创作一部优秀民族题材舞剧、带到国外演出的宏大计划和创作信心。那么,什么题材才能让海外市场充分认可?辽芭领导利用带学生到国外培训、比赛等一切时机,有针对性地搞市场调研,中国驻美文化参赞、国外经纪人、国外剧团艺术总监等都是她们的调研对象,反复推敲比对研讨,他们确定了创作《花木兰》的周密构想。
 
   芭蕾舞搞原创剧目太难,但再难也要搞
 
  曲滋娇感叹,搞原创舞剧太难了,每部戏几乎都扒一层皮,但再难也要搞,这是一个国有艺术院团必须的责任和担当,因此在艺术创作上要特别追求完美,精益求精,来不得半点放松,尤其国外的演出市场只认剧目不认人。
 
  芭蕾舞剧《花木兰》以《木兰辞》为文学基础,即准确诠释原著的内涵,又在原著大片留白处拓展舞剧的创作空间,精心构思细节,有机设计情节,将木兰的主观意识流与客观情境流、木兰的成长历程与情感经历相互有机的交织打通,凸显花木兰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一位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替父从军的“孝”与为国守边的“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的体现,而她的自强与不屈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又与当代人的精神追求契合。这正是《花木兰》的人物定位。
 
  为将《花木兰》呈现得符合观众想象又感觉独一无二,编剧兼导演王勇和陈惠芬,大到一处情节,小到一个指尖动作的表达,都反复推敲,修改和推翻的稿子几乎塞满整间屋子。他们不断遇到难题,比如女扮男装的木兰脚尖怎么立,穿什么服装更符合人物身份,木兰与其他士兵的关系如何表现?后来,他们用棍舞表现军营练兵,用大家睡觉后木兰思念家乡亲人等浪漫唯美的舞段和剧情,解决很多不好处理的细节问题。排练过程中,音乐制作、服装设计、化妆造型、舞美、灯光环环衔接,根据编导的要求不断修改,以求舞台上的最佳效果。
 
  初试市场获认可,《花木兰》做好准备出国门
 
  2018年7月,舞剧《花木兰》首登舞台,在辽宁省内各市演出8场,演出结束时剧场内外都站满了兴奋的观众,而主创队伍一直追随着观众和专家,不断收集来自各方面的观剧感受和意见。随后,两位编导在首演结束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带着修改方案再进排练场重新搭建舞剧。4个月后,修改后的《花木兰》再度亮相,在沈阳、北京演出5场。
 
  2019年3月,《花木兰》在辽宁中华剧场开展了大规模公益惠民驻场演出,创大型原创舞剧一地驻场演出20场的记录;4月进入上海、南京等地的重点高校,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刚刚过去的5月30、31日,又在山东济南大剧院进行了精彩演出。业内专家和普通观众的一致好评,使辽芭对出国巡演倍增信心。
 
  8月23日,《花木兰》剧组的65人将以完全商业运作的模式进入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和华盛顿肯尼迪剧场,同时加拿大、毛里求斯、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演出计划也列入行程,总计15场订单已经签好。与演出配套,辽芭还谈下了纽约时代广场电子大屏幕的广告时段,广告不只为宣传辽芭和《花木兰》,更要突显辽宁特色和中国符号。由此,《花木兰》的出国演出,既承载着传递弘扬中国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又是战略意义上的文化播种。
 
  成功模式到底能不能复制
 
  很多人都承认辽芭的骄人成绩,但又慨叹辽芭的成功不可复制,说她的剧种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都学不了……那么,辽芭成功模式真的不能复制吗?
 
  辽芭的有名是从籍籍无名干起的。早年出国演出,没人知道辽宁芭蕾,更别提沈阳。为提高知名度,曲滋娇来了个芭蕾外交:世界上只要有芭蕾比赛我就带着学生去参加,团里自己出钱,不考虑付出与回报。连着六、七年,辽芭成了世界舞台的常客,只要辽芭到场,奖项大都被辽芭获得,没有一次空手而归。后来,国外演出商和各种国际大赛开始主动找辽芭,曲滋娇成了很多国际比赛的评委。辽芭的影响得到了原文化部的认可,经常把国外的交流演出任务交给他们。
 
  相比之下,在辽芭做演员特别累,但演员们辛苦得快乐。他们采取的是演出和排练、创作同时进行的方法——一部好戏正当红,辽芭不是沉醉其中沾沾自喜,而是马上进行后续剧目准备——《八女投江》演出的时候,《花木兰》已经在团长心中种草;演员们晚上参加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白天必须进排练场复习《天鹅湖》,一分钟都不闲着。当然,多劳多得,年底绩效工资都很可观。
 
  人才是所有院团建设的关键,也是很多院团的软肋,那么辽芭是否担心人才流失?辽宁芭蕾舞团自建了一套良性的人才循环系统,团里不仅有60多个好演员可供调遣,辽芭舞蹈学校还有一支青少年芭蕾舞团,里面埋藏了很多好苗子,人才梯队自是层出不穷。曲滋娇还说,作为团长心胸不能狭隘,要允许演员有不同选择,合同期满了可以离团,出去发展也是对辽芭的宣传,而辽芭这棵梧桐树,还会使很多飞出去的金凤凰重新选择回家。
 
  辽芭成功的市场开拓,还得益于代理经纪人机制的灵活运用,与辽芭合作的国内国外经纪人,很多都成了他们的朋友。因为辽芭不仅有叫得响的剧目,还有豁达大气的领头人。曲滋娇说,运作一场商业演出,我的心理价位达到了,你挣多少钱我都不眼馋。这样的合作使双方共赢合作愉快。(毛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