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北上》:展红色精品风采,探索时代艺术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2021-11-17 10:28:35   来源:《文化辽宁》   

   《北上》以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下的民主人士共同“北上”的史实为素材,再现了风雨如晦、披荆斩棘的奋斗历程,展现了革命战士及仁人志士的献身精神与家国情怀。该剧在戏剧创排和舞台演绎等多方面的探索,实现了历史性与真实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由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创排的原创话剧《北上》自2021年1月13日与观众见面起,至今已在省内外演出15场,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评价和观众的广泛赞誉。同时,《北上》作为辽宁省唯一一部入选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活动的晋京展演剧目,已于7月分别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和天桥剧场成功上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部分在京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统战部、辽宁省有关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有关同志等共同观看了《北上》在全国政协礼堂的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契合点上,话剧《北上》在京演出,代表辽宁文化艺术界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展示了辽宁文化艺术界的雄厚创作实力。

  话剧《北上》作为红色题材舞台作品,一方面客观、真实、准确地以党史、国史和革命史为创作遵循,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上民主人士“北上”史实的发掘汲取与精彩演绎,再现了风雨如晦、披荆斩棘的奋斗历程,展现了革命战士及仁人志士的献身精神与家国情怀。同时,《北上》的创作践行了文艺作品对艺术创新、精神塑造和文化引领的责任,在戏剧创排和舞台演绎等多方面不断探索红色戏剧精品的时代创作新路径,实现了政治与艺术的高度融合,以艺术的方式展现革命历史面貌、演绎思想精神在革命实践中的动人故事和信仰力量,充分诠释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文艺价值和意义,在当代红色题材戏剧经典化方面积累了创作经验,提供了辽宁范本。

  项目策划:从高质量的选题到高品质的创作
  话剧《北上》从创作伊始就得到了辽宁省政协、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党委的大力支持,集团党委秉承创新发展理念,以高效管理激发精品创作,保障了《北上》从选题开始就始终坚持政治的正确性、思想立意的高起点和艺术生产的高品质。在话剧《北上》的创作过程中,集团党委坚持品质发展、打造精品的要求,发挥把握大局、积极决策、高效管理、全面服务的作用,特别是全面实行项目制管理,整合资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支持话剧《北上》的创排从高质量选题实现高品质的创作。

  话剧《北上》角度新、事件新、内容新、有悬念,其创作切入点是人民政协筹建时期共产党人护送民主人士到东北的一段鲜为人知的秘密护送,所展现的却是广泛而深刻的中国共产党革命史。“北上”两个字背后,是在一年之内(1948年)有一千多位来自曾经对立的阶级、不同的政治阵营和团体的民主人士毅然选择追随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史实,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伟大成就。这段历史本身就具有伟大的力量和厚重的情感,蕴涵着革命理想和革命浪漫主义气质。民主人士毅然决然的选择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和人格魅力的极大肯定,也成为《北上》充分展开的延伸意境和诗意空间。为了使红色题材原创作品能成为可以流传的艺术精品,主创团队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基础上,秉承“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努力开掘《北上》戏剧文本背后的人文精神和革命情怀,将艺术创作与主旋律思想聚焦在“北上”史实和意蕴之上,使创作从政治出发,最终实现了政治与艺术的深度融合。

  主题深化:在历史故事中彰显革命精神
  红色题材戏剧要讲好革命故事,更要彰显革命精神。话剧《北上》的创排,坚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文艺使命感。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历史题材的真实与戏剧艺术化呈现其实质是对当代的“唤醒”与“转化”,还有对未来的预期表达。《北上》构建起历史的艺术真实,使红色题材的客观实在性与艺术表现的真情实感和谐统一于舞台语言、人物刻画、场景情节、台词动作、细节铺陈等方面,用美和善的形式去感染观众,与他们形成情感的对话与共鸣。

  《北上》的叙事没有简单地停留在故事层面,也没有将创作局限在“北上”与“反北上”层面的敌我斗争式作品中,而是在更广泛的社会、文化、政治图景中去深刻地思考和挖掘“北上”主题,及其所蕴涵的高度诗意。《北上》的文学剧本采用多线叙事的结构,两条主线贯穿始终,一条主线是民主人士北归报国的大义情怀,另一条主线是敌我双方“护送”与“反护送”的明暗斗争,同时剧中又穿插祝华生与李济深、祝华生与陶兰、李济深与陶家鑫等多条人物关系交错的辅线,在爱恨情仇的情感纠葛中,使全剧悬念丛生、高潮迭起、戏剧性强烈。从“北上”的故事中去追寻过去的一百年,寻找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从弱小走到今天强盛的原因,成为《北上》努力的目标和表达的主题,并运用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舞台手段艺术地呈现出中国历史的悠远与沧桑,创新性地构建出由艰难、不幸,最终走向光明的戏剧情境,表达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融合的伟大革命精神。

  突破舞台:让每一个空间都产生意义
  话剧《北上》的创作,是一个传承辽艺戏剧艺术传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接受、融合、创新与突破的过程。戏剧家陈薪伊以个性化的导演风格,在剧作的演员表演、舞美创作、编导手法、视听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焕然一新的尝试,与辽艺演剧传统产生了一次全方位的碰撞,形成了对辽艺舞台艺术创作理念和方式的突破与丰富,这在舞美创作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北上》的舞台展现,兼具写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特色,着意以写意化、诗意化手法塑造新的舞台印象,通过对舞台空间的创建和舞台氛围的营造,将思想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强化人物冲突,刻画人物性格,为戏剧创作提供恰当的情境氛围,形成一种艺术真实效果下的诗意表达。导演的编导手法简洁精炼,如只用三块长方形切割灯就洗练而巧妙地勾勒出三个船舱房间;大量使用侧流动光、点光、切割光展现人物间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心灵的细微变化;将船上的写实空间与视频画面中天空风起云涌、大海的波澜壮阔结合在一起,虚实相见,使整个舞台呈现气势磅礴、富有诗情。
  塑造人物:将历史与时尚融为一体
  近年来,辽宁人民艺术剧院优秀剧目频出,在老一辈艺术家们的开拓传承中,剧院的现实主义艺术创作道路有了新的发展和延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风貌,话剧《北上》的表演与创作兼具了革命正气和人性生气,同时,将历史与时尚的审美融为一体,突出表现为对人物性格真实性和丰富性的演绎。

  《北上》在夯实历史史实的基础上,构建出人物与人物之间多向性的矛盾冲突,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中始终坚持贯穿表达一个主题思想,从而形成密而不乱、层次分明、节奏紧凑、多线并进的戏剧结构。通过情节设置和人物关系的变化,构建出有力量、有层次感的戏剧结构。演员的表演自然松驰,编导在舞台表现中巧妙借鉴中国戏曲表演的方法,将舞台音响、灯光画面与演员表演节奏紧密结合,让海浪的轻重节奏、海鸥的远近急缓、音乐声的节奏与戏剧发展的节奏相呼应,从而实现了演出节奏和表演节奏融为一体、相辅相成,演绎了浪漫主义美学和现实主义美学的完美融合。

  话剧《北上》的成功排演是省文化集团贯彻新理念、推动品质发展的代表性成果,展现了集团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管理方式对于艺术生产、创建精品的巨大推动作用。正是得益于集团创新的发展理念、强大的统筹能力、高效的管理机制,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北上》能够在短短两个月的排演时间里高水平地完成全部创作任务,以完美的舞台呈现再展辽艺雄风,赓续红色精神,展现辽宁文化艺术创作的勃勃生机。话剧《北上》是对辽宁文艺自身艺术传统的传承发扬,也是不断接受、融合其他艺术理念、创作方法与管理体制机制的一次自我创新,它为新时期创建红色经典作品、推进时代精品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李娜)